党员化身指导员 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背靠精华山,面朝龙溪河,初秋时节,走进永安镇石口子村,抬眼望去到处郁郁葱葱,村民房屋布局得错落有致,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的“两分类垃圾桶”格外亮眼……如今的石口子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垃圾分类,人人参与”正逐渐成为新风尚。
“2019年永安镇刚开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可谓是困难重重,寸步难行。”谈及过去,镇规建环保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民们听说村里要推行“垃圾分类”,纷纷嘀咕“垃圾还要分啥子类,有啥子用处”、“搞“垃圾分类”不如在村里多修条路”等话语,村民的一席话让他们深知要改变群众的“垃圾分类”习惯,提升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任重而道远。
万事开头难,面对村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镇、村两级“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员就从村党员入手,让党员先行、党员带头,每月利用村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对党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专项培训,达到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民小组,一个村民小组带动全村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化培训,村里的党员全部都思想大转变,真正知晓了“垃圾分类”益处多的作用,党员们纷纷由受训者转变为宣传者,义务担任起“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全村全覆盖、无死角地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61岁的熊大明是石口子村的村民,也是有着3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经过培训后,熊大明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垃圾分类”指导员。这段时间,每天他都会深入到村社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剩菜果皮是厨余垃圾,应该投入绿桶,矿泉水瓶、牛奶盒是可回收物,要放进蓝桶,下回可不能再忘了,我给你们家的垃圾桶贴上分类小标签,你们投放前可以仔细看看。”一大早,熊大明又上岗了,挨家挨户管起别人“桶里的事”。
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时,熊大明一边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一边还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口诀:能卖钱的投蓝桶,厨房潲水投绿桶,有毒有害的投红桶,没人要的投灰桶。
“熊大明非常认真,每天都主动帮忙上门给我们讲解宣传,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了,垃圾分类的正确率也越来越高了。”村民们对熊大明竖起了大拇指。
在石口子村,还有很多像熊大明这样的党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他们争当宣传者、倡导者、实践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党旗在村前高高飘扬,党徽在村中四处闪耀。通过党员引领,党员带头,石口子村村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村里还专门修建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集中收集点以及垃圾集中收集房等分类设施,近200余个“垃圾分类”亭、“垃圾分类”桶合理布置在全村的各大小路口和居民集中区,形成“家中有小分类桶,出门有大分类桶,人人争当“垃圾分类”先行者”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石口子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示范点,也是全市“垃圾分类”重点示范村,提到这两块“金灿灿”的招牌,村民们脸上纷纷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并表示要让这两块“金招牌”在村里永久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