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理论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发布日期:2021-07-16 16:02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系统回顾了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科学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充满着对党的历史的无比珍视、对党的事业的无比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坚定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我们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

  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深刻阐释。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淬炼中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续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世界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二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是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奋斗历史向世界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持续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一要深入领会我们党百年奋斗主题和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从未中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发扬光大,不断创造新业绩、书写新篇章。

  二要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标志着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赋予“小康”更加丰富的内涵意蕴、更加深远的战略考量,前所未有的战略举措,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贡献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方案。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分两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坚定不移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

  三要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精神之本,探寻精神之源,第一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精辟阐释了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标志着对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有了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站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自觉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奋斗激情更加饱满,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四要深入领会“九个必须”根本要求和伟大号召。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高瞻远瞩、眺望未来,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向全党发出了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伟大号召。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历史规律的不懈探索、对历史大势的深刻洞察,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增强使命担当,把握精髓要义,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高到新水平。

  三、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实践要求,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观照现实、启迪未来,为我们勇担历史责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我院是学术机构,但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重要契机,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三次致我院贺信精神,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履行好党中央赋予我院的职责使命。

  二是坚持为人民做学问,进一步坚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立场。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深切的为民情怀。人民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我们要始终坚定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用党和人民的需求引领学术追求,以学术精品奉献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要立足中国实际,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合发展,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是深化研究宣传阐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内容和重要指引。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我院更应当走在前、做表率。院属研究单位要聚焦“七一”重要讲话蕴含的重要创新点、关键点,组织精干力量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梳理,设置重点研究选题,深入研究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要积极对外宣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

  四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推动我院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科研。要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和政治生态,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提供坚强保证。(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本文系作者2021年7月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本报发表时个别文字有改动)